近日,《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城市污水处理最新的指标要求,2015年达到85%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15%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指标对于解决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颇具意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有望全面提速,迈入崭新阶段。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尚待破题
污水处理及再利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环节。污水处理与目前世界所提倡的“清洁生产”“源头削减”和“废物减量化”等环境保护战略措施一致且不可分。专家称,由污水再利用所取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大,其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更是难以估量。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时期将新建配套管网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升级改造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吨,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2700万吨/日。
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是提高污水处理率的核心所在。
然而管网收集系统建设滞后却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中的最大难题,特别是一些城市中心区雨污分流还没有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难以充分发挥效益。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及管道收集率较低,许多厂管网不能配套,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作。现有的处理设备还存在设计水平低、设备质量低、运行稳定性较差等诸多问题。
5月份出台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也对于管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于新增污水处理管网做出科学规划。该规划明确抓紧补建配套管网的重点是中西部地区设市城市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的县城和建制镇。对在建处理设施,严格做到配套管网长度与处理能力要求相适应;对拟建处理设施,应对配套管网进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加快建设;对现有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雨污合流管网进行改造。
专家指出,污水处理技术是上述污水处理设施能否高速运转的关键。
目前我国新建及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中,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法仍为主流,占90%以上,其余则为一级处理、强化一级处理、生物膜法及与其他处理工艺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净化法等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研究和开发对传统工艺的改造和替代的新工艺,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效果好且高效率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我国当前污水治理领域的一项主要任务。
翻阅近期出台的有关政策可见,“十二五”新技术研发和外来技术引入成为政策关注焦点,在技术的应用机制上进行分领域分地区设计成为新政策亮点。
5月份出台的污水处理规划中还提出,在工程设计之前,需进行污水再生利用试验,或借鉴已建工程的运转经验,选择合理的再生处理工艺。
有关资料显示,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简易、高效率、低能耗。传统的处理技术较复杂,目前部分技术应用中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这样就造成了即使已建成的污水厂也难以高效正常运行,严重制约已建城市污水厂的工作效率。
专家指出,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尚缺乏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因此,探索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城市(镇)污水处理工艺,掌握一批在中小城市(镇)具有代表性的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促进投资主体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据悉,解决资金来源的难题仍是污水处理行业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国家统计局公布淡水环境状况 | 下一篇:全面开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