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專項“太湖富營養化控製與治理技術及工程示範”項目“閘控入湖河流(通過水閘控製流入湖泊的主要河流)直湖港及小流域汙染控製技術及工程示範”課題日前通過了驗收考核。這項課題對於閘控入湖河流直湖港及小流域汙染規律進行了充分研究,突破了6大關鍵技術,形成了農田麵源汙染係統防控成套技術,以及河網區地表低汙染水的“串式”前置處理技術係統等兩套整裝成套技術體係。對太湖流域以及全國的麵源汙染、富營養化控製與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課題組選取的直湖港及小流域位於江蘇省無錫市西部,共有422條河道,總廠411公裏,直湖港水汙染嚴重,基本屬於V類和劣V類水,主要源於陸域的麵源排放、工業尾水排放、河道底泥等內源釋放以及上遊過境水。課題組調查了直湖港小流域各類汙染物來源和排放通量,並根據相關模型,估算出直湖港小流域(含點源和麵源)總氮、總磷年排放量。
課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楊林章介紹說,研究表明,種植業汙染物、農村生活汙水、養殖廢水是入庫汙染物的重要來源,所以減少以上行業的汙染源排放,是控製流域汙染的重點工作。
課題的標誌性成果是提出了太湖地區流域麵源汙染物中氮磷循環和係統控製的理論,楊林章介紹,這個理論以關鍵技術突破為核心,以組裝形成的兩大成套技術為支撐,在閘控河道直湖港水文水動力學特征及汙染源解析的基礎上,進行了“汙染減量-生態攔截-養分多級利用-水生態修複”技術係統的設計,建立了麵源汙染控製係統工程。工程運行後,核心示範區陸域汙染排放削減了47.5%,水質明顯改善,氨氮平均下降84.1%,達到IV類水標準。 “研究表明,在閘控河道采用這些技術,不僅作物的產量不會減少,減排效果也非常明顯。”楊林章說。
據了解,課題的相關技術成果已經被成功推廣應用到江蘇太湖治理項目中。